来源:泰安日报
2024-09-05 09:51:09
□周郢 文/图
乐陵自古有“碧霞元君故居”之说:世传战国时有魏国公主毕霞,于魏国败亡后,与姐毕仲举家逃至姑母平原夫人所居乐陵城(今乐陵王母殿村附近),易名魏王城。并在城畔建王母殿,奉西王母。毕霞后游泰山,受封碧霞元君。后世在王母殿村建祠奉祀,久圮(《碧霞元君故居》,《德州晚报》2023年5月9日)。2006年村民据此传说,在村外易地新建“碧霞元君故居”景区。
按碧霞元君为毕氏公主说,早在明代已见碑志。隆庆时人吕元《泰山元君行祠碑》云:“元君著灵泰山稔矣,祠者率天仙玉女之,而暗于其所自出。惟平原管辂独谓炎帝长女元君毕遐(引者识:今传管辂语无此事),生而灵异,知天地盈虚阴阳消息,未笄而殁,墓在泰山。恒出云气,状彩倏变,土人神之,祷辄应,爰奠祠于山。元君,后世大长公主谓也。讳毕遐,讹传碧霞。帝□,元君弟也。初姜姓,太岳佐禹,封吕,遂姓吕氏,主祭者吕氏嗣云。夫辂明易善筮,名重三国,言岂妄欤!然则元君为炎帝女也,审矣。”(光绪《余姚县志》卷十一《典祀》)此碑立于浙江余姚,其说当流行于南方地区。
乐陵传说中的毕霞,当为毕遐之名的变异。在《泰山元君行祠碑》中,毕遐为炎帝之女,出于姜姓;而在乐陵传说中,毕霞则为魏王之女。这一更替,应与毕姓源出相关。据《史记·魏世家》载:“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毕公高裔孙毕万公到晋国后,积功为大夫,获得魏国封地。其子孙始以封地为氏,继而为姓。后裔魏斯参与三家分晋,建立魏国。故毕、魏同姓一源。乐陵故城自古传为“魏王城”,传为战国魏国相关。因此民间故事中,将毕霞设定为魏王公主,并将她的身世经历寄托于此城,实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入明代后,碧霞元君信仰繁兴。乐陵作为连接直鲁的纽枢站,是京津碧霞香客的必经之处。这势必促进其信仰在本地生根。乾隆《乐陵县志》卷二载“泰山行宫,在北关西巷,高台耸立,河水环流”;又卷三载县境“(三月)一十八日赛太山碧霞元君”。泰山万仙楼壁嵌碑中有乐陵县香众题名碑石,皆是例证。而乐陵魏王城一直与圣女信俗相关联,故事遗迹颇多留传,如《县志》所载七女坟“巍然如山,因号七女坟”,三女冢“各高一丈余,周围数丈,遥望如山”(乾隆《乐陵县志》卷二),皆具神异色彩。当碧霞信仰深入这一地域后,遂与原有毕霞公主传说相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乐陵色彩之女神形象。“碧霞乐陵故居说”之源头,当在于此。
8月17日,予踏访碧霞遗踪,过魏王城,见城祠中有魏王与碧霞元君同祀之像,爰赋诗以纪感:齐魏层城蔓草萋,犹传妆榭驻王姬。风鬟雨鬓归何处,霞彩长禋泰岱西。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8-8883222,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8-6991577,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