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8日讯 今年以来,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出发点,聚焦群众关切,因地制宜、因类施策,用匠心打造卧虎山北街沿街公园,让整条街从“脏乱差”变身“网红街”,即扮靓了城市“面子”,又撑起了惠民“里子”。
卧虎山北街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卧虎山社区境内,沿街有卧虎山花园、立丰春天里、御府苑等多个居民小区,整条街没有建设人行道和休闲娱乐场所,绿化率低,雨天泥水横流,遇风尘土飞扬,长期形成多个沿街垃圾死角,居住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
“变身”前的卧虎山北街
今年以来,天平街道办事处坚持“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创城惠及人民”,充分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紧握游园建设这把“钥匙”,建设卧虎山北街沿街公园,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开“绿景”加“美颜”,绣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美好画卷。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公园”
提升街道环境必须把规划放在第一位,天平街道办事处通过“外出学习、深入社区、精准谋划”三条措施,为卧虎山北街环境治理画出“作战图”。街道主要领导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外出参观,先后到青岛、济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学习城市“小游园”“口袋公园”,建设、管理、运行以及建设机制的宝贵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升街道环境的改进方向,确定了“加强游园建设、提升街道环境、助力创城攻坚”的工作思路。深入社区听民意。
“变身”后的卧虎山北街公园一角
公园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便民,是否体现生态环保要求,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为了让游园建设真正惠及百姓,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借助社区管理网格,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广泛征集社区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利用2个多月时间,征集了3100余户居民意见,吸收采纳300余条建议,找到沿街公园建设的“最大公约数”。
精准谋划定基调
找到“最大公约数”,带来的是整个项目的顺利、快速推进。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居民的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将沿街公园划分为健身娱乐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三大功能区,设置537米慢步道贯穿公园两侧;整修沿线绿化景观带,补植法桐、常绿灌木、月季、蔷薇等绿化苗木和路灯;在原来堆放垃圾的“死角”打造200余平“街角公园”,“街道+公园”的环境提升模式初现雏形。
“变身”后的卧虎山北街公园塑胶步道
完善配套,因类施策“公园+”
公园不光要好看,更要好用。天平街道办事处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居民的生活需求,坚持以“公园+”的理念因类施策,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精心打造“四+”公园。
“公园+健身”。除了为老年人设置了空中漫步机、旋转扭腰器、太极揉推器、上肢按摩器等常规设施,还铺设了塑胶慢步道,建设了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为居民提供强身健体的运动场地,打造了公园里的“健身房”。
“公园+童趣”
推进公园“适儿化”改造,以儿童运动、游戏、观光等需求为导向,在儿童活动区设置了跑道、滑梯、跷跷板等娱乐设施,特别铺设彩色塑胶,避免幼童在玩耍时磕碰受伤,让“儿童友好”的概念变成一个个身边的“实景图”。
“公园+文化”
在公园建设彩绘文化墙、景观小品,将主流思想、传统文化、党史教育等“正能量”宣传内容融入公园景观,让居民享受悠闲之余还能感受文化熏陶,打造点线面结合的流动文化空间和绿色体验空间。
“公园+公厕”。为方便广大市民群众如厕,在沿街公园新建公高标准公厕2所,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厕位等便民设施,配备环卫人员管理,依托公厕推进“公厕+游园”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公园的实用性,让群众“方便”时更方便。
沿街公园建设好,更要管理好、维护好。天平街道办事处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入公众参与公园管理,形成“共管美丽公园,共享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变身”后的卧虎山北街公园运动场地
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由建设、园林、环卫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公园场所、绿化、秩序管理,重点清理公园内流动摊点、清理垃圾死角、安装设施设备、补植各类坏死苗木,切实提高提升公园管护质量。 居民代表参与。探索推行沿街公园“园长制”,卧虎山社区通过召开“为民协商”会议,及时掌握居民对公园治理的意见和建议,推选居民代表担任“园长”参与日常管理,及时劝阻噪音扰民、无绳遛狗等不文明行为。社区工作联合志愿者服务队伍,共同开展清 除杂草、爱护植物、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吸引了周边商户、热心居民参与到公园维护志愿服务中,形成了共管共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卧虎山北街经过精心设计和景观联动,沿街公园与街区融为一体,变成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趟出了一条社区环境整治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