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泰安大汶口花边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唐斌杰:用“绣花功夫”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9-08 13:08:09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8日讯 在孕育了无数灿烂文化的大汶河畔,有一家传承鲁绣技艺的手工艺品厂——百代丽工艺伞厂。在这里,千名农户、个体户及宝妈们通过学习刺绣拓宽了致富门路,实现居家增收“两不误”。这家手工艺品厂的创始人,就是大汶口花边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唐斌杰。

刺绣老工艺,焕发新生机

大汶口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由鲁绣衍生而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织绣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在国际上素有“抽纱瑰宝”的称号。和其他非遗的传承略有不同,大汶口花边技艺不依赖家族,也不全靠师承,而是母女之间、婆媳之间、甚至邻里之间,街头巷尾三五成群,在技艺的切磋中,不断革新传承。

上世纪80年代的泰安郊区是山东的“鲁绣基地”,良庄、房村等地每家都有1-4位绣工,鼎盛时的泰安周边会绣花的近两万多人。加工来自全球的刺绣家纺订单。主要生产台布、床罩、盘垫、靠垫等,为当时山东的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2000年左右,随着工业现代化,全国各大抽纱刺绣厂纷纷倒闭,手工刺绣慢慢被淘汰,大批绣工闲置。唐斌杰自幼学习鲁绣针法,高中毕业后便从事绣花事业,面对这一困境,他决心改革鲁绣工艺,让传统刺绣重新焕发生机。

2010年,唐斌杰回乡创业,一方面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出百代丽花边伞和花边扇,另一方面利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迅速在国际市场打开了销路。

2017年,唐斌杰成立了百代丽工艺伞厂。作为泰安市刺绣行业的领头羊,公司迄今为止已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年均订单量达500万件。

“绣”出增收路,绘就致富经

创业之初,为了重新汇聚会花边制作的绣工,唐斌杰积极联络各乡镇的农户,采取“先给钱后加工”的方式,形成了乡镇加工点的合作生产模式。目前,与其合作的绣工有300余户,分布在徂汶景区、大汶口镇、磁窑镇、华丰镇、马庄镇、边院镇、东庄乡。

如今,许多农户靠刺绣作为农闲时的副业,给外厂加工台布、窗帘、靠垫、床单被套等刺绣产品,足不出户便能增加收入,近20余家供应原料的个体户和手艺人从贫困迈向小康,“绣”出了脱贫攻坚的美好前景。

唐斌杰指导宝妈缝制工艺伞

56岁的胡春玲表示,“现在通过绣花,家庭收入每年增长15000余元,帮助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改善了家庭生活。”来自宁阳东庄乡的高荣菊表示,“我有一条腿是残疾,通过绣花补贴家用,经济收入增长10000余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此外,唐斌杰还积极开展社区培训,组织大批无法外出工作或者暂时失业的妇女学习鲁绣技艺。2020年,在夏张镇上王庄村培训鲁绣花边近百人次;2021年,唐斌杰在大汶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工作室,培训各村文化带头人100多人次,累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实现就业。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通讯员 朱佳琳 泰安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8-8883222,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8-6991577,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