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
2024-06-13 11:17:06
麦收接近尾声,走进肥城市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一辆辆秸秆打捆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对小麦秸秆进行打捆回收储存。伴着机器的轰鸣声,经过旋转、压缩、捆绑、打包,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秆从机器里“吐”出来,最后运出田间。
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龙介绍:“我们采用好氧沤肥技术,将秸秆、牛粪按照4:6的比例掺杂,再加入菌种进行沤肥,这样得到有机肥料,促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活性明显提高,今年我们计划利用秸秆沤肥100吨以上。”
秸秆打捆回收也实现了“包袱”变“财富”,“以前秸秆没人回收,现在经过打捆回收,每亩地光秸秆就能增收150元。”种粮大户王甲兴说。
秸秆打捆离田再利用堆肥技术既减少秸秆堆积,避免污染和焚烧带来的隐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能增值增收,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肥城市构建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的全链条供应体系,把秸秆“秸”尽其用,真正实现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走进位于桃园镇的肥城中持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畜禽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现场,畜禽粪便、果蔬垃圾、农作物秸秆,在这里实现了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料,用于能源供应和种植需求,实现生态循环。
“利用干式厌氧发酵、好氧滚筒设备进行处理转化,转化后可年产出有机肥7200吨,天然气200余万立方,在解决区域内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同时做到资源化利用,建立良性资源可持续生态循环体系,形成具有肥城特色的治理标准和治理模式。”肥城中持十方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商务助理于欢说。
在湖屯镇涧北村的肥城市光与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这里采用的是黑水虻生物分解模式。利用先进养殖技术,通过黑水虻以固体有机废弃物为食物的原理,实现对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烂菜尾叶等固体有机废弃物的无污染、零排放、无害化生物转化。
“我们研发了滚筒式干湿分离机,用了二十多个菌种进行复配,最终研究出保留70%营养,同时可以消灭杂菌和有毒物质的不充分发酵技术。”合作社理事长耿治洲说。
王庄镇是肥城“两菜一粮”种植模式的发源地,每年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和枯枝败叶,姜庄村种了15年“两菜一粮”的大户郭启彬,在村里的支持下建起了秸秆收集点,每年6000多吨的收购量,经简单加工后全部送到位于老城街道的中节能(肥城)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作为生物质用来发电。
“中节能生物质发电项目以农作物秸秆、果木树枝等生物质燃料为原料,设计年发电量2.16亿kWh,年消耗生物质燃料约30万吨。”中节能(肥城)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建东说。
“近年来,肥城市每年进行堆肥还田10万亩,消纳作物秸秆4万吨,形成‘农作物—秸秆+养殖—畜禽粪污—有机肥—农作物’的良性循环,实现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宣传科科长孙静说。(记者 郑凯通讯员 纪宗玉 审核 晁彤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8-8883222,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8-6991577,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