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一川碧水映新景 | 非遗为笔,泰安激活大运河文化密码

来源:泰安日报

作者:

2024-07-30 10:21:07

人类文明多发祥于河流两岸,水脉即是文脉;大运河纵贯南北交通,融合多元文化。

东平,古称东原。在悠悠运河的滋养下,水脉交织的泰安东平,五千年东原文明博大精深,六百年运河文化奔流不息。

运河、黄河、大汶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多元共融的东原文化,诞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传承、发扬,成为东平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情感力量。

端鼓腔:东平湖畔的渔家风情

在东平县,有一种流传已久的戏曲——端鼓腔,它不仅是东平湖渔民生产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拿起一扇单面羊皮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鼓腔代表性传承人丁立新将其端在手中,一边击鼓一边演唱《张秀容下淮安》,歌声悠扬,鼓声激越,鼓把上面的铁环叮当作响。

  

binary_middle.jpg


“端鼓腔是在东平湖畔比较盛行的一种非遗项目,据老人们说,端鼓腔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是渔民们敬河神、祈丰收时必唱的曲目。”执起羊皮鼓,丁立新哼唱了起来。羊皮鼓形如圆扇,质感紧实,鼓柄末端大铁环上套有小铁环。表演时,伴奏者用竹篾敲打鼓面,同时晃动铁环,演员则根据戏中人物需要进行化妆表演。

丁立新介绍,端鼓腔早期为“敬河神”的民间小调,后来逐渐演变为渔民庆贺丰收和婚娶寿宴等活动时的娱乐助兴表演,东平县老湖镇老湖村,被认为是“端鼓腔”的发源地。“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以说唱为主,靠着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端鼓腔流传至今,在2010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说。

端鼓腔有着浓厚的地方风味和独特的生活气息,见证着东平湖区的历史文化。端鼓腔的变化同样见证了老湖村翻天覆地的改变,渔民告别了以船为家、四处漂泊的“水上漂”,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随着县里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双30’工程的落地实施,我们不但房子新了,而且腰包鼓了、精神头足了。”老湖镇老湖村有关负责人说。

  

binary_middle (4).jpg


“哪里有渔民,哪里就有端鼓腔。”在丁立新看来,端鼓腔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渔民在打鱼的船头,在织网的湖滩,在节日聚会时,都能有板有眼地唱上一段“端鼓腔”。“之前,端鼓腔都在渔船上表演,现在经过改革创新,被搬上了舞台。”丁立新说,自从传承这一非遗项目以来,他与团队创作了《端鼓》《一分钱》等新节目,每周一三五都会进行排练,希望能让端鼓腔更好地发扬光大。

戴村坝博物馆:水利智慧的结晶

东平是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激荡交融的集聚地,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至今仍推动着东平在新时代的兴盛繁荣。

近日,戴村坝博物馆讲解员刘启芳正通过直播向观众们介绍戴村坝。每年七八月,汶水激增,戴村坝激流飞瀑,“戴坝虎啸”颇为壮观。

  

binary_middle (1).jpg


戴村坝被誉为“中国第一坝”“运河之心”。戴村坝景区内的戴村坝博物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汶水河畔,将运河文化和戴村坝历史生动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戴村坝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座铜雕,这是戴村坝工程的总设计师,明代杰出的农民水利专家白英。“白英提出了‘引汶济运’的建议,让大运河得以畅通。”刘启芳说。

走进戴村坝博物馆,一幅运河画卷映入眼帘,生动地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壮丽景象。刘启芳介绍,戴村坝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由序厅、运河之心、戴坝修筑、科学治水、运兴东平及3D影院组成,每个展区都充满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氛围。跟随讲解员的引导,记者来到了“运河之心”展区,这里详细展示了戴村坝作为京杭大运河心脏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戴村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对黄河和东平湖的河势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秉承古今对话、天人对话、动静对话的设计理念,戴村坝博物馆通过文物、模型、图片等多种形式,辅以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展示运河文化和戴村坝历史。

“可以说,戴村坝博物馆是展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工文化和东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也集中展示了大运河泰安东平段,特别是戴村坝的功能作用和历史价值。”刘启芳说。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运河泰安东平段文化璀璨,非遗明珠灿若星河。

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腊山道教音乐、由“花鼓丁香”演变而来的传统戏剧四音戏、源于元明两代大运河开凿的传统音乐东平硪号子……在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一楼的展区综合展示了东平运河文化、非遗、名人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东平县是《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18个核心区之一,为全力锻造“运河非遗、东平印象”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东平县积极组织专家团队策划保护、传承利用非遗项目,于2023年10月对外开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binary_middle (2).jpg


“传习中心汇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共计15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非遗、感受非遗魅力的平台。”东平县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李振玉表示,传习中心一楼展览展示区,通过大型浮雕、体感互动、270度3D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引导观众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binary_middle (3).jpg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成后,东平县利用场馆优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传习中心四楼设立培训室、直播室、传统技艺室、手作传习室、手工技艺传习室、木船工作室等,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精英来此办非遗培训班,鼓励传承人带好徒、授好艺,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目前,传习中心已成为东平文化的展示平台、文创的交易平台、非遗的传承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运河流淌千年,见证历史兴替,赓续中华文脉;运河文化,在文明的长河中薪火相传、奔涌向前。活化非遗、活态传习,东平非遗传承将如滔滔河水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张芮摄影 隋翔 审核 陈茂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8-8883222,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8-6991577,诚邀合作伙伴。

上半年泰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

上半年泰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

一年过半,泰安市居民收入如何?哪项收入增长最快,钱又花在哪些部分?[详细]
泰安日报 2024-07-30
夏季限定美景上线 来泰安赴一场雨后Citywalk吧

夏季限定美景上线 来泰安赴一场雨后Citywalk吧

近期,泰安连日多雨,前来泰安旅游的朋友们看到了难得的雨后限定景色。[详细]
齐鲁网 2024-07-29
泰安消防集中曝光12家隐患单位

泰安消防集中曝光12家隐患单位

近日,泰安消防集中曝光12家隐患单位。[详细]
齐鲁网 2024-07-29
谨防上当!泰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重要提醒

谨防上当!泰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重要提醒

7月25日,泰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温馨提示[详细]
齐鲁网 2024-07-29
上半年泰安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

上半年泰安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

近日,市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成绩单”。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扩需求、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的基...[详细]
泰安日报 2024-07-29
上半年泰安市经济“成绩单”出炉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

上半年泰安市经济“成绩单”出炉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

近日,泰安市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泰安市经济“成绩单”。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扩需求、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详细]
齐鲁网 2024-07-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